在以孩子發展為主的對話裡,常常會聽到關於「平衡感」的討論和建議,到底什麼是平衡感呢?「平衡感」是指一個人能夠維持、穩定地展現腦中所想姿勢的能力。平衡感又分為「靜平衡」及「動平衡」兩種。靜平衡是指維持坐姿、站姿、側躺等動作時需要的平衡能力;動平衡則是當我們在行走、攀爬、跑步、跳躍時能夠保持身體平衡不會歪歪扭扭的能力。
初生時躺在搖籃裡、家人安撫情緒的擁抱搖晃,都能強化嬰兒時期的平衡能力。學習翻身、坐挺、爬行、站著到走路也都是平衡感的練習。學會走路之後平衡感會急速上升,上下樓梯、踩踏草地和沙灘、自己爬上沙發或床、跨越門欄及障礙物等日常動作都有助於平衡感發展。孩子剛開始學習這些動作的時候,因為不熟悉所以動作緩慢。這時媽咪爸比一定要溫柔而堅定的陪伴在孩子身旁,和孩子一起從摸索中學習,卻不過分干預,才能讓孩子建立操控身體的自信。
除了先天感覺系統異常外,過度保護或禁止孩子探索使得後天從環境中獲得的刺激太少,也會影響大腦與平衡能力發展。像是3、4歲之後出門仍然依賴嬰兒推車的孩子,長期習慣安穩舒適的狀態,缺乏學習維持自我肌肉運作能力的機會,都會造成平衡感及肌肉發展不足。
根據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平衡感遊戲可以在室內或戶外進行。
- Mamas & Papas Taiwa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amasandpapastw/
- 搖搖馬貝兒 🦄:https://mamasandpapas.tw/product-64499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