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是一份很難拿捏的愛,我們總是對孩子懷有過多期待,不自覺在心中畫下輪廓,要求孩子長成我們想要的樣子;卻也經常過度保護,擔心在嘗試中受到傷害,因此阻止孩子探索。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個性,接受相同的刺激卻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即使是大人,面對新環境也時常產生緊張甚至不安的情緒,更何況孩子。剛進入新環境時,孩子通常會產生兩種焦慮。一是與親密的人分離,二是接觸完全陌生的人事物。有些孩子一下就能適應,有些孩子卻需要時間觀察和習慣,除了和先天性格有關,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展現的態度也會大大地影響孩子的適應力喔!
當孩子因為還不適應新環境感到焦慮、影響情緒甚至不願分開時,其實就像對父母發出求救訊號。研究發現,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採取接納和寬容的態度面對,孩子的依賴行為會比較快消失;但若選擇用責罵、威脅等方式制止孩子,可能一時間有效,卻會延長不安,加強分離焦慮,導致孩子更難融入環境。只有讓孩子知道父母能夠即時回應他的需求和情感,面對新環境時,孩子才有安全感,才能放心自在地探索。
階段1.孩子面對新環境前:
🎲 別讓「不可以」阻礙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明確規範來遵循,但規範必須合理。「不要踩水窪!」、「不要把沙子裝進口袋裡!」、「不要把玉米剝成一顆一顆!」過度的禁止反而會阻礙孩子想嘗試的心。
🎲 「預告」將發生的事可以減緩孩子的焦慮程度
陌生的環境和人事物對孩子來說都是威脅,需要透過觀察來了解,才能適應。而父母的反應會影響孩子對這些未知的看法,以及該如何面對。出發前可以利用故事繪本、環境的照片、有趣的圖片、角色扮演、模擬對話,或分享其他孩子的經驗來引發想像及好奇心,藉此減輕孩子的緊張與恐懼。
🎲 用「誠實」來面對孩子的擔憂
當孩子對未知的環境提出問題及疑慮時,應該耐心解說並誠實告知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以及遇到困難時可以怎麼應對。這樣不僅能降低孩子的不安,也能幫助孩子知道該如何適應新環境。
🎲 絕對不可以恐嚇孩子!
臣服於恐懼只是壓抑,並無法真正解決孩子面臨的情緒。「再不乖就把你留在幼稚園!」、「警察伯伯會把你抓走。」、「帶你去給醫生打針喔!」、「不聽話就把你送給別人!」這些言語會讓孩子對環境產生錯誤認知,因此更加抗拒。
🎲 把日常生活變成探索遊戲
平常即可多多鼓勵孩子在安全且合理的範圍探索,例如:到公園玩的時候嘗試和其他孩子互動、參加朋友孩子的生日派對、報名圖書館的親子共讀…等,增加孩子接觸不同人事物的機會,並透過觀察他人的互動方式來學習如何交流。這些經驗都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和自信,以利未來面對環境裡更複雜的挑戰。
階段2.孩子身處新環境時:
♟ 仔細觀察孩子的反應
利用身為父母的直覺,觀察孩子的肢體動作、語氣和表情,判斷孩子當下的真實情緒。如果孩子感到不適應,可以透過聊天安撫孩子的情緒,一起找出不適應的理由,再鼓勵嘗試;如果真的很不情願,也不要硬逼孩子待在環境裡。
♟ 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針對結果成功或失敗
讓孩子知道我們有看見他願意嘗試的勇氣,結果如何並不會影響父母對他的愛。切勿因為孩子的能力不如自己預期而嘲笑或苛責,會讓孩子更加反感退縮,甚至影響嘗試其他事物的意願。
♟ 放下依賴也需要時間
孩子一開始的負面反應,不代表他一定不喜歡,有時只是被不熟悉產生的恐懼壓住好奇。父母必須保持耐性,相信孩子正在努力嘗試,再多給一些時間調適並適時提供協助與鼓勵。
♟ 帶個朋友在身上
小毯子、玩偶、家人照片、最喜歡的故事書等,這些會使孩子感到安心與熟悉,減少不安及焦慮。
♟ 帶領孩子一起挑戰
必要的時候就陪孩子一起體驗吧!有了父母的陪伴可以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加快適應環境。
階段3.孩子接觸新環境一段時間後:
🎯 提出先前第一次嘗試的經驗並避免比較
為了鼓勵孩子,可以提起先前的經驗,像是:第一次靠游泳圈漂浮、第一次把泥巴抹在臉上,讓孩子回想當時的快樂和勇氣。而非說出「小明都可以!為什麼你不行?」、「小美做得到,你也做得到喔!」之類影響孩子自信的刺激。
🎯 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情緒反應
要求孩子不准哭鬧、必須勇敢並不合理,情緒表達是成長過程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壓抑和過度外放都不是健康的反應。「想嘗試的同時感到害怕」、「覺得好奇卻擔心失敗」,要讓孩子知道,心情複雜是正常的。多花時間傾聽、同理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了解產生這些情緒的原因,才能真正消化情緒。
🎯溫暖而堅定地離開
如果偷偷摸摸不告而別,孩子會認為父母拋棄他了,甚至因此產生不信任破壞了原本的依附平衡,讓孩子黏得更緊;但也不能因為哭鬧就馬上妥協,孩子會以為只要耍賴就能達到目的。溝通時應該避免負面語句:「有什麼好哭的!」、「再這樣我不要愛你了!」或是「大家都在看你喔!好丟臉。」這樣會使孩子更為焦慮,加深被遺棄的感覺。可以蹲著平視孩子的眼睛,以平穩和緩地的語氣約定離開的時間,並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好好道別。當然也要在約定好的時間出現!
依附是雙向關係,當孩子面對新環境產生焦慮時,父母也很可能出現焦慮、害怕、悲傷、不捨、罪惡、愧疚等感受。如果因此表現得猶豫不決,孩子也會無所適從喔!記得展現溫柔而堅定的態度,才能和孩子一起跨出步伐,面對新的挑戰!
- Mamas & Papas 二合一育成椅 / 三合一都可椅 :
https://mamasandpapas.tw/range-71000
https://mamasandpapas.tw/range-72000
- Green Toys 大面神翻斗車
https://mamasandpapas.tw/product-DTK0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