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有成千上萬個理由解釋為什麼要抱著填充玩偶睡覺,美國臨床專業諮商師萊恩(Robert Ryan)表示:「 這是一種需求的訊號,床上有一隻填充玩偶就像有人陪著你,有時光是抱枕頭就夠療癒了。」2019 年的英國調查顯示,44% 英國大人仍然擁有泰迪熊玩偶和娃娃,也有將近 34% 的大人每晚擁抱這些夥伴入睡。
喜愛擁抱玩偶的你並不孤單,也絕非幼稚!著名漫畫史努比 ( Snoopy ) 裡有總是抱著藍色小毯毯的奈勒斯,電視喜劇豆豆先生 ( Mr. Bean ) 也有形影不離的摯友泰迪熊,而我則有一條從幼稚園陪伴到現在的抱抱毛巾,長時間外出或到國外旅行一定要帶著她。她的存在就像在鼓勵我:「 一個人的你也可以很勇敢唷!」讓我在不熟悉的旅館裡還有熟悉的陪伴,也提醒我無論如何都有等著回去的家。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丟不掉他呢?一起來看看玩偶有哪些陪伴的力量吧!
1 // 情感替身,連結記憶
注意到一隻玩偶的存在,多半是因為外觀吸引。朋友分享了她的收集喜好:「 雖然可愛是先決條件,但我也會特地尋找長相和自己相似的娃娃,他們通常看起來比較耿直正經。」除了長得像自己,那隻玩偶也可能長得像你的重要他人。例如許多父母會挑選五官及穿著相同的寶寶玩偶當作禮物,或是遠距離戀人為彼此準備外表特徵相似的玩偶,填補無法相聚的時光。
玩偶的陪伴讓成人的我們可以不帶任何目的去玩,盡情馳騁想像。當彼此建立互動,玩偶便成為記憶載體,牽動我們回想美好的時光,也加深他的價值和重要性。平時默默在床頭或櫥櫃守護我們的玩偶,是不是也曾在突然瞥見時帶領你回到各式各樣共度的情景呢?
2 // 放鬆身體,協助入睡
當擁抱或躺在玩偶的大肚子上時,身體會因為感到舒適逐漸放鬆、情緒和緩,進入昏昏欲睡的狀態。
3 // 安撫情緒,舒緩焦慮
人類天生偏好柔軟、溫暖的事物,可愛的外觀及特質相對容易引起關注與照護之心。軟綿綿、毛茸茸的玩偶總是讓我們不由自主給予擁抱,並在長時間相處後吸附我們的氣味,除了觸覺和視覺,也透過嗅覺帶給我們滿足與熟悉。
這些我們緊抓不放的物品,不一定有人形或動物外觀,也可能是抱枕及毯子,心理學上稱為「過渡性客體」,期望透過日常陪伴及安慰,達到放鬆與減壓效果,就是所謂的「慰藉物」、「安撫物」。來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多達 70% 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安撫物有強烈依賴。
4 // 傾聽與陪伴
「我出門囉!」、「我回來了!」為什麼我們會和沙發上的玩偶打招呼呢?英國兒童心理學家 Donald Winnicott 在論文中描述一個六歲男孩,男孩為祖母送的兔兔玩偶賦予個性、聲音及說話方式,每晚將他緊緊抱在胸前,以相對憐憫和同情的語氣跟自己說話。男孩向 Winnicott 說:「沒有人會比兔兔更了解我。」
玩偶就像另一部分的自己,我們聊天、一起睡覺、埋在肚子上盡情哭泣,放心訴說絕對不會告訴別人的事情。他有不可或缺溫柔寬容而且懷抱希望的聲音,用獨特的成熟和善良語調回應,在低落時鼓勵我們別擔心,有更美好的時光值得期待,陪伴我們學習善待自己的情緒。良好依附關係可以帶來深遠影響,能夠成為心理健康、擁有自我情緒照顧及接納能力的大人,其實是透過自我探索與對話不斷的累積。
5 // 提升安全感
幼兒園老師經常鼓勵剛進入學校生活的孩子帶著最喜歡的玩偶一起上學,在教室裡為他們準備位置,參與點名及課程。雖然玩偶無法代替媽咪爸比,但可以把分離造成的焦慮降低,他會成為孩子當下時空的安全感來源。因為他就像是「家的延伸」,綁著一條透明線,讓孩子聯想到待在家中的自在與安心,幫助孩子更順利地習慣新環境和任何需要鼓起勇氣的情境,提升適應力。
6 // 幫助學習獨立
出於想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的期望,許多家長猜想:依賴玩偶、小被被等安撫物是需要導正的習慣,因此用盡辦法要將安撫物抽離孩子的生活。不過事實與猜想正好相反!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透過研究發現,孩子和安撫物的聯結越緊密,越能在面對壓力時學習適應。透過與安撫物互動對話,孩子找到了應對辦法,也逐漸提升獨立性,並在日後內化成抗壓性及壓力管理能力。
7 // 角色扮演,分享生活
每天準備出門前總是特別緊張急躁,孩子怎麼遲遲不踏出房間?一問之下才知道:「 我剛剛在幫娃娃們戴口罩啦!」玩偶不是假想朋友,他們是孩子的真實生活。模仿是學習的第一步,學會說話後孩子更喜歡模仿身邊人的語句和口氣。當孩子扮演父母或長輩時,玩偶就成了孩子自己。與玩偶對話讓孩子練習溝通,加強語言表達、組織和邏輯。英國卡迪夫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以神經科學觀點研究玩偶對孩子的影響。研究發現孩子透過角色扮演遊戲創建自己的想像世界,激活大腦後顳上溝 ( pSTS ) 思考、模擬可能的人際互動,培養社交技巧。即使獨自玩耍,也有助於提升同理心和社交訊息處理能力。



寶寶為什麼也需要玩偶?該如何選擇呢?
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寶寶,每分每秒都在感受新事物中成長,難免因為環境變動而不安。相較於一般玩偶,針對寶寶設計的安撫玩偶除了讓寶寶在觸碰、抓握、啃咬、聆聽等過程逐漸恢復平靜,也能透過這些動作刺激感覺與肢體發展。
新生兒的身體器官發育還不成熟,相較於逐漸進步的聽覺及視覺,早在胎兒時期就已發展的嗅覺是寶寶獲得安全感的重要方式。有些看似熟睡的寶寶甚至會在照護者離開房間就開始哭鬧,因為熟悉的氣味消失了。因此把安撫玩偶交給寶寶之前,可以先在身邊放幾天,沾染我們氣味的安撫玩偶能帶給寶寶更多熟悉與安慰。( 但請不要滴上母乳,以免細菌滋生唷!)
安撫玩偶的尺寸以寶寶能夠雙手輕鬆擁抱為主,高度不要超過身高一半。建議選擇體積輕巧的樣式,將來才方便陪伴寶寶外出。市售安撫玩偶有許多不同長度的絨毛,也有無毛棉麻布料。填充物材質與密度不同,則影響了環抱的扎實和柔軟度。為了增加寶寶的感覺刺激,安撫玩偶添加了越來越多元的配件,例如可以啃咬的固齒器、發出聲響的鈴噹、不同手感的大小顆粒…等。挑選時不妨以自己也喜歡的觸感為主,才能在日後以愉快的感受引導寶寶使用。
來洗個澡吧!
玩偶在陪伴我們度過無數個開心難過的日子後,總會面臨同一道難題:「該洗澡了嗎?該怎麼洗澡阿?」雖然不顯眼,但時間久了空氣中的灰塵、顆粒多少會附著在玩偶表面。而台灣環境潮濕也容易讓玩偶成為塵蟎、黴菌孢子的溫床,引起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等過敏反應。
平時清潔可以用梳子整理玩偶絨毛,除去表面灰塵。如果是容易過敏的體質,醫師建議每個月定期清洗。( 下水前請閱讀玩偶身上的洗滌標唷!) 雖然相對費力,但與機洗相比,手洗能針對髒污徹底清潔,同時控制力道維持玩偶外型及裝飾,是更好的選擇。除了清洗後晾乾,平時天氣好的日子也可以把玩偶放在通風陰涼處吹吹風,消減異味。如果擔心塵蟎為患,將環境濕度維持在 50% 以下可以降低塵蟎存活率。
在長久使用及多次清潔後玩偶難免耗損,別忘了一開始多準備兩隻交替換洗,或是收著在日後替代,才能將這份熟悉的安全感延長陪伴!如果你也回想起自己曾感受過玩偶陪伴的力量,現在就幫寶寶挑一隻能長久相伴的玩偶吧!
▸ 安撫玩偶.吊飾.固齒器
https://mamasandpapas.tw/range-81000
▸ 舒適蓋毯也是很棒的安撫物!
https://mamasandpapas.tw/range-61300
– – – –
參考資料來源 //
「 為什麼每個人的童年中總有那麼一隻大玩偶?」- The Importance of Soft Toys
https://www.hopenglish.com/the-importance-of-soft-toys
睡覺不能沒有它 那些和玩偶一起入眠的大人們
https://dq.yam.com/post/12020
理解小孩的戀物需求:玩偶又髒、又舊、又臭,為什麼不肯丟?
https://www.gvm.com.tw/article/3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