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寶寶吹一顆飽滿的安全感泡泡

在某個課堂分享上,有位同學小心翼翼從透明夾鏈袋裡拿出一條拉鏈,他說:「這原本是外婆送我的枕頭套,吃點心、玩遊戲、睡午覺,小時候總是抱著不離身。時間久了縫線脫落,織布也漸漸散開,最後剩下這條拉鏈。」也曾在婦幼展現場看見一個男孩,大約小學三四年級,帶著兩隻玩得毛灰灰的大玩偶,流連在玩具體驗區不願離開。

可能是情緒的寄託,可能是感覺的依賴,安全感是一道神奇的魔法,讓我們對人事物、環境、情況感到信任和自在。能夠在與外界的互動中維持自身情緒狀態穩定,才有辦法盡情探索、嘗試新的可能。嬰幼兒時期建立的安全感會對性格產生影響,足夠的安全感可以提升自信,減少恐懼,直到成人依然深受牽繫。

59848838_2659091854110320_1585757966416478208_n.jpg

寶寶出生前,身體被溫暖的羊水包覆著,在媽媽的子宮裡維持了數個月蜷曲姿勢。突然離開擠身的空間來到空曠環境,需要重新習慣,建立新的安全感。除了透過親身接觸互動,挑選適當的嬰兒用品和調整嬰兒房佈置,也能提升寶寶的安全感喔!

📎 熟悉的環抱

初生寶寶的觸覺、痛覺感受程度幾乎和成人相同,雖然視線和聽力發展還不完全,卻能透過擁抱感到舒適。緊抱著寶寶搖晃,就像還棲身在母體內的狀態,能讓寶寶感到安全。研究顯示,缺乏擁抱帶來的觸覺刺激甚至會影響寶寶心智發展。

震動安撫躺椅模擬父母親搖擺嬰兒的動作與頻率,舒適平穩。在美國已有超過350個醫療機構將其實際應用在產房、新生兒加護病房、兒科重症監護室等,提供寶寶額外的照護和安撫。

0813-04

📎 令人安心的聲響

其實寶寶待在子宮裡時就已經能接觸許多聲音,穿透羊水後成了中低頻聲響。規律的中低頻聲響也就是我們所熟悉能夠安撫寶寶的「白噪音」。例如:媽媽的心跳聲、窗外的雨聲、海浪捲上沙灘,或是微風吹拂樹葉。這些均勻和諧的聲音除了可用於臨床醫學治療,對安撫寶寶的情緒也很有幫助。

寶寶出生後,並不需要刻意保持完全無聲的環境,過度安靜的環境反而會讓寶寶覺得恐慌;適度給予白噪音,反而能讓他們找回類似子宮內的安全感。選擇能夠產生白噪音的玩偶,注意控制音量大小和調整位置遠近,除了安撫情緒也可以幫助寶寶入眠。

寶寶愛的白噪音 安撫鯨威利 👉 三井Outlet販售商品,門市專櫃官網不販售

📎 溫柔的包覆

身體被包巾包裹著,可以讓寶寶感覺熟悉,像還待在媽媽的子宮裡。因為體溫調節中樞尚在發育,皮膚保護功能較差,體溫容易受環境影響,包巾可以幫助調節體溫,擋風禦寒。受到包巾穩定的壓力輸入,能夠刺激寶寶的觸覺和本體覺,情緒比較不會浮躁不安,同時給予關節壓力,刺激肌肉骨骼發育。另外也能減少睡眠時的驚嚇反射,睡得更安穩。包裹時必須包緊才能達到效果,但以不影響寶寶呼吸為原則喔!

0813-03

CUZ 有機棉紗布巾 👉 https://mamasandpapas.tw/range-521

📎 舒適的環境

想減少寶寶睡眠時的驚嚇反射,除了包裹包巾,睡眠環境也很重要。除了睡在固定的床、使用固定的寢具、聽固定的音樂建立睡眠習慣,也可以試著讓寶寶睡在比較小的空間,例如睡籃、搖籃。若睡在成長床上,床邊可以加上床圍、帷幕或蚊帳,但要多加注意通風。嬰兒房內的光源、溫度和聲音也得留意,可以透過窗簾改善睡眠時的光線,調節溫度,阻隔外界噪音等。

下載

Dover-成長型嬰兒床(灰) 

安全感的核心意義是:讓寶寶擁有信任,相信周遭的人和環境,不論是否有人陪伴,都能夠用安穩的情緒面對生活。除了提升寶寶對外在的安全感,親屬給予的肢體接觸刺激、愛護和陪伴才能真正滿足孩子的內在需求喔!

mamasandpapastaiwan

期待給寶貝最好的 / 為家人營造 / 充滿時尚優雅的生活態度 / 替孩子們找尋更美好的事物 / 我們都是 Mamas&Papas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